订阅
直新闻:7月11日,习近平同金正恩就《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签订60周年互致贺电,你如何解读这份贺电,又如何评价新时代下的中朝关系? 特约评论员 吴蔚:1961年7月11日周恩来总理与金日成首相在北京正式签订《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这让中朝两国的深厚友谊在法律层面上以条约的形式固定下来。从条约的内容上看,中朝两国约定互不敌对,并且一旦有缔约方进入战争状态,另一方要进行全力军事及其他援助。此外,两国约定在经济、文化、科技方面展开合作,给予经济、技术上的援助。《条约》第七条第二款还规定:未经双方就修改或终止问题达成协议之前,该条约将一直生效。一转眼,这份凝聚中朝友谊的条约已经走过了60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电中给出了对中朝友谊的历史定义,是“两国人民用鲜血凝结成的”,是“战斗友谊”;又用“兄弟般的”来定义中朝两党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因此,我倾向于用:中朝两国之间、中国共产党与朝鲜劳动党之间、两国最高领导人之间以及朝鲜半岛局势这四个维度去解读这段传统友谊。 2018年3月25日至28日,金正恩对中国进行非正式访问。习近平和金正恩在北京实现了历史性的首次会晤。访问期间,习近平同金正恩就发展新时代中朝关系达成四方面原则共识。应该说,这一次历史性的首次会晤为新时代中朝两国关系的继往开来奠定了坚实基础,指明了总体方向,规划了具体路径。 在今天的贺电中,金正恩再次提到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的历史节点,充分肯定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习近平则专门提及今年1月胜利闭幕的朝鲜劳动党八大会议,高度赞扬并提出中方坚定支持朝鲜方面发展经济民生、有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就是中朝两党之间对彼此政党之于彼此国家的精准定位、惺惺相惜和鼎力支持。 我特别留意到,在贺电中,习近平称金正恩为总书记同志,以往则是称呼委员长同志。这充分说明北京方面对平壤方面的政治动向有着相当清晰的把握,对朝鲜劳动党八大以来展现出新的政治氛围保持了高度关注。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在贺电中还有这样一句话:我愿同总书记同志加强战略沟通,把握好中朝关系前进方向,引领两国友好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更好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把握方向”、“引领合作”、“造福人民”是这句高能话语里的三个核心词汇。这足以体现中朝两国最高领导人之间的个人友谊之于两国、两党关系的引领作用。这自然是从2018年以来,两人先后五次会晤所凝结成的深厚友谊与坚定意志。 此外,从地缘政治的维度上看,中朝关系又与朝鲜半岛局势、亚洲局势乃至世界全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前不久,中美朝鲜问题特别代表实现了美国政府换届之后的首次通话。这也是刘晓明大使结束驻英任期来到新工作岗位之后,与美国同事的首次通话。中方重申了解决半岛核问题“分阶段同步走”的原则,强调了“双轨并行”的思路,再次亮明了中方致力于通过和平对话方式解决半岛问题的基本立场。刘晓明特别提及:朝鲜半岛的事是中国家门口的事。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在解决半岛问题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一句掷地有声的政治宣示:中国不允许朝鲜半岛生乱、生战。 直新闻:自美国拜登政府上台以来不仅没有在关税战、贸易战方面有所收敛,更进一步掀起了所谓“中美科技战”。作为附带伤害,很大一批中国学子赴美留学计划被卡在了签证这一关。你对此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吴蔚:中国留学生赴美签证难的问题始于特朗普执政时期开历史倒车,签署的一系列妨害中美人文交流的行政命令。当美国政权更迭,有人一度对拜登是否会拨乱反正抱持幻想。但事实有些残酷,拜登不仅“萧规曹随”,更在科技领域加剧了中美之间的恶性竞争。 一个严峻的形势正在呈现。上个月,美国参议院以“68票赞成、32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国家创新与竞争法”(USICA),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表示:这是对《无尽边疆法案》的补充。这份长达两千多页的美国国内法涉及科技领域的方方面面,从具体的科技产业到科技研发、科技人员交流、科技安全,涵盖甚广。其宗旨在我看来就是一句话:确保美国在科技领域长期保持优势地位。有媒体敏锐地发现这份法案里充斥着《战略竞争法案》、《应对中国挑战法案》的文本。 科技研发领域是一个人才密集的高地,美国政府认为必须加强人才交流的管制,扎紧科学技术交流的藩篱,才能在源头上堵住美国科技安全的漏洞。在我的理解之下,美国这套逻辑的潜台词是:不能出现下一个钱学森,让中国在关键科技领域实现新的重大突破。 但美国政府的这套逻辑又是充满漏洞的,我用一句话就能反驳: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大学的老师冯·卡门是匈牙利籍犹太人;美国的火箭之父冯·布劳恩博士则是地地道道的德国人,美国在关键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不正是建立在海纳百川的基础之上吗? 确切地说,美国之所以能够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拔得头筹进而成长为世界第一强国,离不开“人才红利”的决定性作用。而美国自二战以来的人才红利源于拥抱世界人才的胸襟。如今那个自信与包容的美利坚合众国已经沦为一个越发不自信、一个充斥着“被迫害妄想症”的“偏执老人”。我相信,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抑或是那些所谓“达成共识”的美国两党人,正在亲手扼杀美国科技领域世界头把交椅的地位。 他们似乎忘了在美国硅谷的诸多互联网巨头企业中,有多少来自中国的IT从业者;忘记了在NASA的尖端实验室里,有多少黄皮肤黑眼睛的“天才工程师”;忘记了在数学、物理、生物这些基础科学领域的国际比赛中,登上领奖台的大多都是来自亚洲的孩子们。 如果美国政府真的在扼杀中美学术交流、民间交流的路上越走越远,那么他们终将亲眼见证美国这棵人类科技领域的参天大树最终因为失去养分而枯萎。他们终将意识到,这场所谓的“中美科技战”只能是“打了个寂寞”。 作者:吴蔚,深圳卫视直新闻高级主笔、评论员。 劲舞团活动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