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深圳夜总会招聘 https://www.ylx007.com/shenzhenyzh/ 刚刚公布的《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其影响范围却远不局限于深圳一市。毕竟一提到数据,如今很多用户都身处极为无奈的场景:手机里的各种APP什么都想知道,可我们却根本不清楚它们知道了些什么。要想改变这种畸形局面,离不开来自法律的重拳出击和严格规范,而《条例》则代表了最新的希望。 《条例》中的亮点有不少,最吸引笔者的则是第十条和第十二条。根据第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理个人数据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所必要的最小范围、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不得进行与处理目的无关的个人数据处理。简单一点来说,这就是近年来被不断呼吁的“最小必要”原则。商家想获取个人数据?可以,但只能是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必须使用的那些数据,超过这个范围的就不能获取。 “最小必要”原则并不难理解,也具有显而易见的正确性。然而以往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商家的手总是伸得太长,非但什么数据都想要,而且没有给用户留出选择的权利。用户在安装各种APP时,哪怕明明不想对其开放部分权限,却面临不授权就无法使用的困境,最后往往只能以一种被胁迫的姿态交出权限。 针对这种情况,《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数据处理者不得以自然人不同意处理个人数据为由,拒绝向其提供相关核心功能或者服务。但是,该个人数据为提供相关核心功能或者服务所必需的除外。这段表述在法律上的解读是,用户不同意商家处理个人数据是一项常态化的权利,必须同意才能使用商家服务则属于特殊情况下的例外。对于这种例外的必要性,应当由商家承担举证的责任。 比如对于一个外卖APP来说,要求用户提供手机定位信息,属于能够证明必要性的例外情况。但如果这个APP还要用户提供读取通讯录、录音和摄像头等手机权限,就必须证明这是核心功能或者服务所必需的。如果无法举证,那么该APP就不能以用户拒绝开放录音权限为由拒绝提供服务。 不难感受到,这些规定直击了当前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内的诸多难点和痛点。当然,《条例》毕竟只是一部地方性法规,其适用范围和处罚力度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无论如何,随着“最小必要”原则在法律层面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确认,曾经混乱无序的那些游戏规则,有望迎来更有利于普通用户的秩序重建。 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前,最重要的游戏规则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要求在商品与价款之间形成可接受的公平。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可以免费获取的产品或服务。于是原有的游戏规则也遭到了彻底颠覆,用户在享受免费服务的同时也心存疑惑:商家的赢利又从何而来呢? 好在不久之后,新的游戏规则多少能让人看明白一点。虽然商家并不直接从用户那里收钱,但依靠积累庞大用户群所获取的“眼球”(后又被称为“流量”),商家可以将其兑换为不菲的广告收入。比如,用户在PC端下载一个软件,如果坚持免费使用则必须接受广告弹窗,如果交费注册就能消除广告。又比如,各大视频网站也会同时存在两种营利模式,既从免费用户那里赚取广告费,也从收费用户那里收取会员费。在这个阶段,商家的种种设计尽管未必都被用户所接受,但至少各种套路还是摆在明处,用户基本可以判断自己为此承受的代价和损失。 然而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游戏规则再次出现了不可思议的变化。由于手机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几乎所有商家都相信用户手机中蕴藏着可供挖掘的巨大商业潜力,必须抢先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哪怕现在还没想好利用获得的权限做些什么,但各种权限的后门一定是要先开好的。当这种强盗逻辑在商家那里几乎形成共识之后,结果就是诸多APP以其侵略性的权限要求,导致用户手机被迫处于不设防状态。 这件事情的恐怖之处在于,用户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哪些数据可能被商家偷走,更不知道商家拿到这些数据之后会干些什么。各种APP中那些精准到不对劲的推荐信息,让我们感到事情变得有点可怕,而且不知道一切会不会变得更可怕。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但凡在商家与用户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那么吃亏的必定是用户,所谓“买的没有卖的精”就是这个道理。很多时候,用户要想维护个人数据的安全性,只能寄望于商家们的下限并没有那么低,只可惜,这往往是靠不住的。 所以,当商家与用户之间的游戏规则出现严重失衡时,法律就必须担负起修正规则以重塑公平的职责。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条例》只是一系列法律举措的开端,未来势必会有更多的法律条款和执法行为,最大限度地让全社会认同遵循“最小必要”原则的必要性。 (文章来源:贝果财经) 文章来源:贝果财经![]()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