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重庆公安英模事迹展播 | 吴玉红:以身试毒的教授警察

2021-09-11|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吴玉红是重庆警察学院教授,她和“毒物”打了半辈子的交道。从警35年,这位教授警察只做了两件事,一是毒物......
山西

  吴玉红是重庆警察学院教授,她和“毒物”打了半辈子的交道。从警35年,这位教授警察只做了两件事,一是毒物检测,二是传道授业。

  “我们生活的世界毒物不计其数,甚至每一种药物过量服用都能认定为毒物,若不知道毒物的种类,提取则无从下手。”吴玉红说,人体中毒后,毒物存在于肌肉、肝脏甚至毛发当中,血液中的含量极其细微,加之血液中还含有其它物质,想要在其中提出高纯度的毒物,好比大海捞针。

  1996年,吴玉红在工作中就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处理基层民警交办的中毒案件中,使用传统方法“验毒”后她发现提取率太低,其检验结果准确率根本无法满足警方办案要求。一次次失败和碰壁,让她憋了一肚子气。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气盛的她犯了执拗。随后的一段时间,她把自己的主战场移到资料室和实验室,废寝忘食,查阅了海量资料,经历了无数次的尝试,在使用一种“亲水性固相材料”进行提取时,其结果让她格外惊喜,最终对该药物的提取率竟然达到90%以上。

  随后,吴玉红开始一个毒物、一个毒物的研究,历时10年,她用该方法对11大类几百种常见毒物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实际案例尝试应用。“有一段时间,人都魔怔了,满脑子都是案例,随时随地准备回到实验室去加班”。2016年,吴玉红成功研制出了“毒物毒品快速筛查提取柱”,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成为警用列装装备。

  在重庆警院,至今流传着吴玉红以身试毒的传奇故事。当时,吴玉红受命检测一类麻醉药物在人体内代谢情况和中毒时人体含量的准确数据。按照惯例,这类实验原本是做动物实验,但她认为动物与人体始终存在区别,可能会导致毒物检测结果的错误,于是,想到一个方法:把自己当“小白鼠”,口服药物后,再进行抽血、取尿样本、处理分析检验。

  尽管在实验前反复测算,但最终还是出了点“惊险”状况:由于吴玉红服用的麻醉药物超过剂量,导致她在实验室昏睡过去,一天一夜后才醒来。最终,她硬是靠着“以身试毒”的土法子,找出麻醉药物的成分,给一线民警破案提供了极大帮助。

(文章来源:华龙网)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搜酷贸易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搜酷贸易网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