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抖音刷赞 https://www.bixuge.com 当今时代,摆在孩子面前的诱惑数不胜数,手机、小说、游戏、追星...孩子很容易沉溺其中。 但如若一个孩子在年少时只贪图享乐,长大后就很难有竞争力。所以孩子需要约束,需要学会克制任性和抵制诱惑。 然而孩子的天性是贪玩的,都是靠父母“逼”的。然而单凭吼骂批评和讲道理是行不通的,如何更好地约束孩子,是我们父母需要学习的。 01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老大是男孩,今年马上读6年级了,老二今年也要上2年级了。 提到儿子,我就头疼,头疼的根源就是手机。在6年级上半学期,儿子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前10,放学回家后都是主动先完成作业。所以我对儿子一直都很放心,也没有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儿子身上。 那个时候,关于游戏,儿子是喜欢玩的,我多年的养育经验告诉我“凡事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导之”。因此,我也没有强制不让他玩,只是给他做了个规定:一周能有两次游戏时间,每次45分钟。 不过到了下学期,儿子渐渐跟我拿手机的次数越来越多,每次都说:“要拿手机积累点作文素材”“要拿手机问一下同学作业”“要拿手机查一下题”…… 出于信任,我没有多想地把手机拿给他。 直到一次测验,儿子成绩从前10名下降到了前20名之后,班主任来问我儿子最近怎么了,我才意识到不对劲。 我开始观察儿子,才发现儿子背着我在做什么! 原来,儿子用手机的有一多半都是在打游戏!原来,儿子写作业要关上门,不是因为怕我们影响他学习,而是不想让我们发现他在偷玩! 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这还得了?现在都会骗人了?”我马上采用了严厉的管理方法——没收手机。 不过叛逆的他哪有那么容易服从?面对我的管理,儿子也奇招百出。 开始,他依然用各种各样的借口向我要手机,但我根本不为所动,严厉地跟他说:“你有什么问题就来问我,不需要手机!” 没有要到手机,儿子就开始发脾气,跟我吵,摔门,故意弄出声响发泄情绪。而且每次我只要去提醒他,他的坏脾气就会爆发,真的是油盐不进。 02 我讨厌时时刻刻需要耳提面命,逼着孩子,定下诸多条条框框,最终还是不能实现的状态。很快的,我的情绪越来越差,面对儿子我无法控制脾气,甚至觉得和儿子八字不合。 有个朋友跟我说:一定要狠下心肠,对孩子的坏行为sayno。这话不假,可我是狠下心了,为什么儿子却一点变化也没有。 一筹莫展的那段时间里,我到处寻找教育的方式方法,我急迫地想要纠正儿子,可全部都不见效。 后来我寄希望于学习,幸运的是,学习之后,一个全新的视角向我打开了。 “自律的孩子背后都不能脱离一个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希望孩子有自控能力背后,一定跟亲子关系的状态紧密相关,好习惯是表面现象,好的关系才是内里本质,最好是两全其美。 若不能,先解决关系问题。 我发现,我家儿子自从步入6年级后就不怎么与人打交道,我和老公对他的关心也不够,我们常常开口就是以一种训斥或质疑的语气,还自以为是的觉得这样才能让孩子“长记性”。 殊不知,孩子的发展是个不断积累、不断“滚雪球”的过程,他们需要经历“认识问题所在—认识到问题严重性—知道改正的方法—逐一行动”等一系列的变化,这个变化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起效,即便是在短时间内依靠训斥的方式改正了,也难保不会“反弹”。 于是,当晚我和老公商议要开一下家庭会议,我告诉老公不要面对儿子是总板着脸,我和老公先是诚恳地就这段时间对他的恶劣态度道了歉,随后我们跟儿子谈了玩手机的利弊,意外的,儿子虽然略显不耐烦,但没有打断我们而是坚持听到了最后。 03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次的交谈不可能让儿子摆脱手机游戏。 “我们成年人尚不能远离手机,何况是心智未成熟的孩子呢?” 所以,在他时不时地还跟我借手机时,我还是借给他,不过会提前说好使用规则,碰到孩子再次想要违反规定而闹情绪、顶撞我时,我不再只是叹气、质问,更多的情绪稳定,有效沟通。 教育学家尹建莉也曾说过:“你对孩子发的三分脾气,会对孩子造成七分伤害。”可见,那些无法控制情绪、无法控制脾气的父母拥有巨大的杀伤力。 得益于自我学习,我能够越来越平静地面对孩子玩手机这件事,我会态度好地说明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哪怕儿子发脾气,我也要保持平静,而不是像孩子一样发脾气,我会等待儿子情绪稳定后,给他的桌子上放一封鼓励与肯定的信,并告诉他妈妈的真实感受。 在学习中,我也曾钻过牛角尖,走过弯路,但是其他家长会分享经验、会相互鼓励,所以我顺利度过了层层的挑战。 当我不对孩子随意贴上标签之后,慢慢地,孩子的规则意识越来越强,也越来越愿意遵守规则,在我提醒游戏时间要到了,要收走手机时,儿子很少再闹脾气了。 生活上,我也把大宝作为关心的重点对象,不再因小宝而忽略他。 渐渐地,我们拥有了更多的专属陪伴的时光,关系也融洽了很多。 我开始时刻提醒自己:“家是一个讲爱的地方,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 这也是我后来教育方法的原则和方向。现在,看着儿子的巨大改变,我才明白:“手机只是孩子内心缺失之后寻找的精神寄托,想要孩子不沉迷手机,首先要做的不是围追堵截,而是充实孩子的内心。” 其实,教育孩子不管是手机还是游戏,还是更大的挑战,对孩子的管教永远是父母的事业,因为你是孩子的监护人,一个不能辞职不能退休的职务。 然而,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我们不能洞察孩子的成长变化、不能知道孩子现在脑子里在想什么,更不会和孩子交流。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 如今期末再临,儿子已经给自己制定了期末复习计划,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每天伏案背诵的声音。对此,我和老公充满了欣慰与感动。 所以通过这一次的学习,我最大的体会是:永远不要小瞧孩子,父母的一点改变会让孩子发生巨变。 教育孩子,我们都是第一次,当出现问题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也很正常,但是我们作为父母,一定要勇于面对,去寻找方法,甚至是别人的帮助! 而学习,就是最好的一种方式! 欢迎大家关注我,每日分享家庭教育干货知识~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