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清零!超大城市成都又一次化解疫情于无形

2021-11-24|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笼罩大半个中国长达一个多月的疫情阴霾,正渐次散去。11月20日下午,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
无广告解析 http://www.8090.la/

笼罩大半个中国长达一个多月的疫情阴霾,正渐次散去。

11月20日下午,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布,全国本轮疫情整体上进入扫尾阶段。

这个成果,来之不易。

波及21省区市,这是武汉疫情后情况最复杂的一次

自10月16日西安发现2例阳性病例以来,由多个不关联的境外输入源头引起的本轮国内疫情已导致一千多人感染,波及了21个省区市。这也是去年武汉疫情以来,波及范围最广、情况最为复杂的一次。

为何在不到一个月之内,产生如此庞大的感染人群?这主要与Delta毒株的超强传染性有关。Delta的特点是病毒载量高、传播速度快,其传染性是之前毒株的两倍多。在这样强大的传染性面前,很多城市纷纷中招,包括成都这样的强省会城市。

在此之前,中国只有两个省会城市和Delta大规模正面对抗过,广州和南京。广州的经验和资源都非常丰富,即便如此,尚且花了一个月左右时间,才抗疫成功。当然,这也跟广州是国内首次遭遇Delta社区传播有关,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是,广州疫情没有造成外溢,影响基本上仅局限在荔湾区。广州的一些抗疫做法,也备受好评。南京疫情则和机场管理不善有关,导致后果更为严重,善后也更为困难。

按照今年上半年各大省会城市的GDP排名,成都仅次于广州。从这次的抗疫表现来看,这个排名也是名副其实的。

本轮疫情中,成都被全国舆论提及的频率并不高,不过成都也有26个确诊病例。从11月2日报告1例本土确诊病例,到11月14日无新增本土病例,仅用12天时间,成都的全市疫情就得到了基本控制。其实在更早之前的11月10日,成都就实现了第一次零新增,后来虽有偶尔的零星波动,但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目前,所有病例均在成都市公卫中心接受治疗。其中,24例普通型、轻型患者病情稳定;2例重型患者均为80岁以上的老年人,身患多种基础疾病,正在全力进行救治。

成都目前有2093万常住人口,以成都为核心的四川省人口高达8000多万。成都还是一个发达的旅游城市,人口流动性很大。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成都共接待游客1873.7万人次。这一数据,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排名全国第三。2021年上半年,成都双流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国第一。这样的超大城市,一旦防控不力,导致疫情外溢,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成都打赢了这场抗疫战争,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值得总结。

生活丰富多彩,成都年轻病例行动轨迹更复杂

11月2日,成都报告本轮疫情的首例病例。该病例在10月8日-27日前往西安、银川、兰州和重庆出差,10月28日自重庆返蓉。该病例与当地确诊病例有明确的轨迹重叠。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基因测序,仍为Delta新冠病毒变异株引起,与西北疫情病毒株为同一来源。

由于首例病例和外省关联病例在成都的活动范围广,又参加过多场商务和会友交流活动,并且在密集人群、密闭空间中停留时间比较长,极易形成病毒传播,使得成都本次防控形势异常复杂。

此次疫情早期病例的CT值数低,病毒载量高,传播风险大,传播速度非常快。有的外地病例在成都只待了两三天,就迅速形成了传染。

成都本轮疫情,有个和其他城市明显不同的特点:早期感染病例中,年轻人居多。

成都年轻人多,很努力也能消费。成都好玩好吃的太多,特别是吃的,大小饭馆遍布成都的各个街角,与之相关的休闲娱乐业也非常发达。

巴适的成都,遇上爱玩的年轻人,放在平时,是极好的事,但是疫情期间,这就成了件麻烦事。年轻人活动范围广,活动时间长,接触的人员多。除了参加日常工作,他们的行动轨迹还涉及酒吧、餐馆、健身房等很多点位,非常容易引起疫情的传播。

这次成都疫情主要涉及的主城区,人口密度非常大。几个主要确诊病例的行动轨迹,涉及的点位非常多,有商场、超市、餐馆等,范围轨迹复杂,大大增加了传播可能性。形成的密接和次密的人员,以及需要隔离的人数也非常多,对包括管理场所管控等都提出了极高要求。

但从抗疫表现看,成都对得起自己新一线城市之首的地位。

成都又探索出了一些新的防控措施

成都这次抗疫成功,有很大的必然性。

首先是迅速控制了疫情。从11月2号发现首个病例,到11月10号就开始出现第一次零增长,实现了疫情的有效控制。

其次,传播链条查得清。通过快速精准的流调溯源,迅速摸清传播链条,这是切断传染的关键。成都的26例全部在同一链条上,溯源非常清楚。

第三,疫情没有外溢。抗疫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是否有外溢。不能自己控制住了,但把疫情甩给了其他地区。和7月以及去年12月一样,成都这次疫情也没有外溢。

最后是经济社会影响不大。成都一直坚持精准防控,力求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防控成果,把疫情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控制在最小。

成都做对了什么?

一是合纵连横。

成都是省会城市,既有省级机关,也有市级机关,还有为数众多的街道和社区。这些部门和单位,手中都掌握着大小不等的权力和资源,如果能纵向打通、横向协同,就能上下同欲,快速精准地进行流调溯源和信息沟通,打赢抗疫战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这次抗疫,舆论场起到了积极的助攻作用。这其中,成都连续召开的八次新闻发布会功不可没。

新闻发布会的质量,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城市治理水平的体现。成都这八次新闻发布会,既及时发布了社会关切的信息,避免了谣言的产生发酵,也适时针对社会热点痛点,进行科普教育、释疑解惑,有效按摩了公众心理,缓解了社会紧张情绪。

二是成都市探索创新了一些新的防控措施。

成都推出了“红橙黄”风险点管理模式。将病例去过的一些地方和场所划为风险点,按照风险高低分为红色、橙色和黄色。疫情发生六天后,成都累计划分了165个重点风险点位,并全部纳入封控管理。

成都市网络理政办的12345热线不但成为疫情反馈渠道,也成了社情民意大数据的反光镜。

成都12345热线今年凭借过硬的服务质量,荣获政务热线服务质量评估等级排名第二名,仅次于北京,领跑全国副省级城市。本轮疫情中,12345及时将市民关心的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与110、疾控等数据联动,及时处置。与此同时,将涉及疫情的问题形成报告,为政府科学决策、改进工作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12345热线还推出了“疫情防控大家说”活动,希望广大市民将自己在疫情防控中看到的、想到的,反映上来,帮助政府把抗疫工作做得更好。

这些经验以及经过抗疫淬炼过的这套系统,成都肯定都会保留下来,并进行不断迭代完善。疫情不期而遇,成都正好以战促治,将此作为难得的城市治理练兵机会,从而更好推动成都城市治理体系向科技化智慧化现代化转换。

疫情中的成都人画风明显不一样

成都人民的积极配合和淡定以对,是打赢这场抗疫战争的最重要法宝。没有成都人民的配合,再高明的防控手段,也只能如空中楼阁。

遭遇疫情突袭,快速全面找出潜在病例是关键。不少居民小区都需要全员核酸检测,而一个小区成千上万人要快速完成酸核检测,离不开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志愿者、居民、物业等各方的携手努力。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延误锁定潜在的感染病例。

成都人非常知道如何守护自己的城市。即便是在深夜,也能看到很多小区检测点前安静有序地排列着等待检测的市民。各个环节的顾全大局、井然有序,保证了成都得以快速有效处置疫情。

疫情中,成都人的画风让人印象深刻。

某小区门口,一位大爷手拿大喇叭高喊抗疫口号:“宁愿把脑壳睡扁,也不要出去冒险;宁愿把沙发坐破,也不要出去惹祸。宁愿把自己灌醉,也不要出去聚会。宁愿把自己憋出汗,也不要给小区添乱。”句句押韵,就像rap。网友夸赞,“成都人民都是说唱歌手”。

一名男子被隔离在了装修房,他原本准备第二天早起给装修工人开门,结果工人没等到,等来了医护人员,他只能滞留在装修房内。不过,他很乐观,说只要有wifi就行。网友也配合他的“乐观”,一边给他支招,一边出段子:“你要自己悄悄把房子装好,然后惊艳所有人。”

疫情中,每天早上起来,成都人民会多出一个习惯,刷疫情、看绿码。很多成都人都说:今天的任务就是要抱(保)住绿马(码)!

上下同欲者胜,官民一心擦亮温暖成都底色

成都是我一直关注的城市。我去过成都,喜欢成都。我读过成都的历史,也思考过成都在国家发展大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疫情以来,我特别留意成都的一些做法。8月,我专门写过一篇关于成都抗疫的文章。(戳这里:沪蓉深:疫情防控的“隐形高手”,城市治理的“未来之城”)幸甚,成都这次也没有辜负我的喜爱。

不管生活有多么糟心,成都人用轻松乐观的态度应对。也是,跟历史上那些更大的风风雨雨相比,这次疫情还排不上号。

历史上,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灾难不少,但是每一次,成都人都能站起来、走出来,并且越走越好。

23日凌晨,成都所有地区降为低风险。

当天上午,成都市委市政府专门给成都人民发出一封感谢信。

信中说,“ 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 ”成都人民传承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我们经受住一次次压力和考验,不断化危为机、走向胜利的强大力量,是城市勇毅前行的 光和热。

过去的21天,成都遍地英雄。

成都赢了,离不开的是每一位成都人的积极响应,他们在寒夜里安静等待做核酸,没有多问、没有怨言。灯光连成星海,月光不问,只做见证。

一边是积极配合,一边是义无反顾。

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志愿服务者、新闻工作者等,冲锋在前,勇毅担当。这座城市总被爱她的勇士,保护得很好。

成都之所以是成都,就是这里的人民识大体顾大局,这里做事的人不畏艰险,向“疫”而行,上下同欲,擦亮了温暖成都的底色。

这封感谢信发出之后,在成都发布文章的下面留言区,有市民说,“给我整感慨了”。

胜利了,值得高兴。但是,解封不意味着解防,防疫一刻不能放松。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的“防疫三件套”仍不可少,测温、亮码的“防疫社交礼仪”也不可无。只有居安思危,把“防”放在“抗”的前面,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果。

就像成都市委市政府给全体成都人的感谢信中说的,安全有序是繁荣发展的基本前提。守护好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必须继续绷紧疫情防控的弦。

这两天,成都迎来寒潮,温度骤降,但全面解封的消息,恰如冬天里的一把火,热了城市,暖了人心。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搜酷贸易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搜酷贸易网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