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1997年邓公去世两天后,家属向中央提出5个要求,是他最后的心愿

2021-12-23|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走到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尽管医疗专家竭尽全力进行抢救,但依然没有任何奇迹发......
最新在线看高清福利看看 https://www.sfez.cc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走到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尽管医疗专家竭尽全力进行抢救,但依然没有任何奇迹发生。邓公的夫人卓琳声嘶力竭,一遍又一遍地喊着“老爷子”,可邓公什么也听不见了,他还是离去了。

邓公和卓琳

伟人走了,带着历史的尘烟,走得既安详又从容。不久后,噩耗传遍了华夏大地,中华儿女一片悲鸣:“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可他老人家却走了。”在邓公去世两天后,他的家人们含泪向中央提出了5个请求,而这请求正是邓公的遗愿。

那么,家属们根据邓公的遗愿,提出了哪5个要求呢?

1989年,邓公辞去了职务,过上了平淡幸福的退休生活。从这时开始,邓公就很少出现在世人面前了。到了1994年,邓公便再也没有公开露面了。

自从邓小平同志不再露面,西方世界的媒体,不止一次地发表报道,说邓公已经“病危”,但实际上,邓公却在北京的小家中,享受着天伦之乐。一直到1997年2月,邓公才像西方媒体说的那样,处在“病危”之中。

事实上,从1996年12月开始,邓公的身体便越来越糟糕了。而使得邓公身体越来越差的病因,并不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据邓小平同志的主治医生回忆,邓公的心脏、肝脾都没有什么问题,他也没有患上糖尿病,或者是前列腺炎。

导致邓公身体愈发糟糕的病因,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神经疾病——帕金森综合症。邓公患“帕金森综合症”的时间非常长,从他患上这个病症开始,到现在差不多治疗了十几年。

一开始“帕金森综合症”,只是让邓公咳嗽比较频繁,然后又影响到邓公吃东西,使他只能吞咽,无法咀嚼,后来又使得邓公无法正常活动,比如手没有力气,拿不动筷子,比如只要走两步路,他的腿就会止不住地颤抖。

到最后,这个“帕金森综合症”甚至还影响到了邓公的呼吸。1996年12月12日的早晨,邓公一从睡梦中醒来,便觉得自己的呼吸不是和顺畅,他以为是自己躺着的原因,便决定坐起来。

但是坐起来之后,呼吸不顺的情况,却还是没有任何的缓解,与此同时邓小平同志还不停地咳嗽,这更加重了他的不适感。此时,工作人员正在外边,为邓公准备早餐。

正在这时,工作人员听见了邓公房间内传出来的咳嗽声,便立马停下手中的工作,先给医生打电话,通知医生赶紧过来,然后立马飞奔进去查看情况。只见邓公捂着胸口,面色也有些发红。

工作人员连忙上前,轻轻抚着邓公的脊背,为他顺气。几分钟后,医生也赶到了,他们紧急为邓公进行救治,可是却没有什么成效,于是只好将邓公送进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总医院

邓公的家离解放军总医院,不过是10公里,开车前往很快便到了。然而在12月12日这一天,这10公里成为了世界上最漫长的10公里,毕竟谁也没有想到,邓公这一次从家里离开,便再也没有回来过。

邓公的病房在解放军总医院,南边一座小楼的顶层,他的病房总是有很多人,医生护士们进进出出,有时候他们表情严肃,有时候又久违地露出一个微笑,从医生护士们的表情中,可以推测邓公病情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医生们便再也没有露出过微笑,他们的表情无一不是严肃至极——邓公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了。邓公有时候昏昏沉沉地睡着,有时候又很清醒。但在清醒的时候,邓公很少说话,医护人员知道,他是被疾病折磨得难以开口说话。

病重期间,邓公其实是很痛苦的,他因为“帕金森综合症”行动不便,又因为并发症“肺部感染”,导致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无法正常呼吸。那种缺氧的感觉,普通人是难以忍受的,但是邓公却忍了下来。

据医护人员郭勤英回忆,邓公晚年因为病情的发展很是痛苦,一般人可能会难以忍受,但邓公却并没有因为痛苦而呻吟,这使得邓公的病房总是很安静,如果人们不注意,会以为病房里没人。

1997年2月7日这天,正是春节。本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邓公却因为病情没能回家,医生护士们也都没有回家。邓公的夫人卓琳,带着几个孩子,在病房外守着,全都默然不语。

整栋大楼一片寂静,大家看着躺在病房,陷入昏睡中的邓公,心中都默默祈祷可以有奇迹出现。然而事与愿违,奇迹并没有出现。这年,已经93岁的邓小平同志,在硬生生挺了12天后,还是离开了人世。

1997年2月19日,由于呼吸功能衰竭,邓公经抢救无效后与世长辞。守在抢救室外面的邓公家人,听闻噩耗悲痛不已。19日夜晚,邓公去世的消息随着广播传到了千家万户,人们只要一打开电视或者是收音机,就能够听见播音员那沉重的声音。

邓公去世的两天之后,在党中央办理邓公丧事的时候,邓公的妻子卓琳和他的几个孩子,给党中央发去了一封信,信中详细描写了对邓公身后事的安排。在信的一开始,便提到了邓公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他对自己的生死问题十分淡然。

实际上,这并不是卓琳在胡编乱造。邓公退休闲下来之后,经常会与家人们谈天说地。这样一来,不可避免地便会提到生死问题,但邓公从来都不避讳,甚至还会就生死问题,与家人们开玩笑。

邓公曾说:“我将来要是死了,你们不必给我建墓碑,也不用保留我的骨灰,你们就拿到厕所里面冲了,不要有任何的保留。”

随后,卓琳在信中替邓公,向中央转达了他的遗嘱,根据邓公的遗嘱,卓琳与孩子们在信中提出了5个要求:

第一,不弄遗体告别仪式;

第二,不设灵堂;

第三,追悼会在火化之后再进行;

第四,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供医学研究;

第五,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意见,将骨灰撒入大海。

邓公离开后,全国各地的友人,全都不远万里来到北京,为邓公送行。更多无法来到北京的民众,则全都自发地为邓小平同志举行哀悼活动。

在邓公的故乡四川广安,大街小巷几乎一片寂静,没有商店营业,在紧闭的商店窗户上,都贴着白色字条,上面写着“小平,家乡人民想您”。街道上行人稀少,而路上能够看到的行人,手臂上也都拿着黑色的布条。同时,那些偶尔穿行在公路上的汽车,无一例外全都扎着白花。

在革命圣地延安的延安人民,沉浸在无尽的哀思中。人们坐在一起,看着电视机中有关邓小平同志的报道,眼含热泪,痛哭出声。延安所有的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以及机关、学校,纷纷降下半旗,并悬挂出悼念邓小平同志的挽联。

深圳,这座凝聚着邓公改革开放心血的城市,也发出了它的悲鸣。深圳人民自发来到了“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的宣传画前,将手里捧着的洁白的马蹄莲、黄色的菊花,以及雪白的纸花,虔诚地放在宣传画的台阶上。

香港,这座邓公一直想亲眼见证它回归的城市,沉痛而又悲伤。2月20日清晨,新华社香港分社,设立好了灵堂。香港的港事顾问、有关党派负责人,以及各界人士和外国友人,大约1000人,纷纷前往灵堂吊唁,与此同时,还有数百个团体和个人,给邓公送去花圈。

除此之外,香港大量的媒体、报纸、电视台和广播台,从早到晚报道邓公逝世的消息,许多的报社还出版了,众多介绍邓公生平事迹的专刊。很多香港市民从早到晚,守在电视机前,观看有关报道。

1997年3月2日上午,邓公的夫人卓琳手捧骨灰盒,在中央领导人的陪伴下登上了专机。不久后,飞机起飞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绕着首都缓缓地飞了一圈。

随后,专机慢慢升高,穿过云层,跃过祖国的山川河流,飞向了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最迷恋的地方——一望无际的大海。也许是上苍都为之动容,当载着邓公骨灰的飞机,临向大海时,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道极为绚丽的彩虹。

上午11点25分,专机飞到了1800米高的高空。卓琳听着身边工作人员不忍的声音,心里明白是时候将丈夫的骨灰洒向大海了。

于是,这位已经81岁的老人,强忍着悲痛,颤颤巍巍地从骨灰盒中,捧起邓公的骨灰,凝视了许久,才一面呼唤着邓公的名字,一面将骨灰缓缓撒向大海。等到骨灰全部撒完了,卓琳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

尽管邓公已经逝世,但是他却从未离我们而去。邓公的孩子邓榕曾说:“父亲从未离去,对父亲的思念、怀念,深深地沉淀在我们家每一个人心底。”事实上,不仅是邓公的家人在怀念着他,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深深地思念着他。

伟人永垂不朽!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搜酷贸易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搜酷贸易网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