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美丽邻居 一切以技术为导向的产品战,最后拼的一定是价格。 别不信,无数个事实证明,当技术差距不断缩小、品牌差异化不大的情况下,市场一定会转入价格战,那些成本控制得当、产业掌控权强势的企业,才会成为笑到最后的玩家。 手机、家电、传统燃油车无一不是如此。 虽然技术方向不同,但新能源也终究会走向这条路,事实上今天已经有价格内卷的苗头,曾经我们预料的是,进入到价格战不会来得太晚,是因为平缓发展的电动车市场需要完善的是整个行业的技术储备,技术之后才会进入价格战。 但发展的速度超过了我们任何一个人的想象,特斯拉提前被放进来,中国乘用车市场进入到一个没有机会发展的时代。 以特斯拉为绝对意义导向的新能源市场,随着特斯拉主动降低价格,将所有企业带向了深渊。 之所以说是深渊,你仔细分析就能发现,没有一个行业像新能源市场一样,让每一家企业心甘情愿的赔钱去做。 为什么?因为另一头还有双积分考核指标,如果双积分考核不过关,甚至连销售传统燃油车的资格都没有,特斯拉之前,所有企业还有喘息的空间,但特斯拉之后,所有企业宁愿赔钱也不愿意彻底被淘汰。 Model3的价格一路从50万降到今天的20多万,特斯拉的价格还会继续降,未来还会有十几万的特斯拉登陆市场,这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对于市场来说,单单是产品力的强势已经不能阻挡特斯拉的降幅,因为对于特斯拉来说,它拥有价格、成本两件核心吸引力。 虽然说理想、小鹏以及蔚来拥有强势的销量表现,但事实上在特斯拉的面前不具备长线的竞争力优势。 其一,这些企业仍然没有走出亏损的怪圈,即便是有些企业能够做到盈利,但盈利非常困难,想要扩大盈利面短期内仍然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意味着,未来特斯拉将会通过更大幅度的降价空间,来轻松将他们的车型按在地上摩擦,价格对于用户来说,永远都是核心吸引力。 其二,比产品,更便宜的特斯拉未必会输。 造成这样的原因,核心关键还是产业链的掌控程度以及产品底层设计的优劣程度,比如说特斯拉,越来越多的设计在解决如何降低成本,保证品质上,底层结构更加干练保证了核心生产优势。 打个比方吧,Model3还能再降3万依然有的赚,小鹏P7降3万还能造得出来吗? 价格战一定是决定生死存亡的战斗,目前来看,新能源行业中没几个能打价格战,但特斯拉价格战已经打了很多年,这是为什么销量疯狂上涨的根源。 当然不排除例外,比如说比亚迪。 目前比亚迪拥有全套技术,并且作为庞大的商业帝国,比亚迪拥有完全自主生产核心部件的产业链,电池、芯片、工厂布局以及售后服务都完全不输特斯拉。 所以,我们看到了比亚迪在打阻击战。 率先布局了10-15万电动车市场,并且将入门级市场产品力构建起来,同时在20-30万电动车市场推出多款性能、豪华、续航与可靠多位一体的车型,比如说汉。 与其它车型不同的是,比亚迪扛得住价格冲击。 因为产业自我把控、研发、设计的原因,这让比亚迪拥有非常可观的利润空间,而这种利润空间由出色的技术储备搭建出来,一旦特斯拉发起价格战,比亚迪第一个能够迎战。 10月份销量显示,比亚迪新能源销量突破8万,混合动力以及EV动力销量各占一半,庞大的销量群体将会为比亚迪提供更有经验的生产策略,配套成本也会降低。 那么,提前构建的市场能够狙击未来特斯拉的降价,另外,成熟的体系也会为自己储备降价的空间,一旦特斯拉真的要降价抢夺市场,比亚迪也能够在保证产品的情况下,跟特斯拉玩一玩价格战。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