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19岁美国女兵被俘十天遭遇什么?四年后她大胆说真相,美军:叛徒

2022-02-15|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她曾是美伊战争中被解救的女兵,她的归来受到了民众热烈欢迎;她曾是《新闻周刊》的封面人物,她的遭遇牵动......
免费福利电影在线看最火影视 https://www.fulidy.cc

她曾是美伊战争中被解救的女兵,她的归来受到了民众热烈欢迎;

她曾是《新闻周刊》的封面人物,她的遭遇牵动了无数人的神经;

她曾是美国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她的事迹被好莱坞翻拍成电影。

然而,不久后,她被美军视为“叛徒”……

她就是杰西卡·林奇

2003年美伊战争爆发的第四天,3月23日,阿拉伯半岛电视台播放了一段视频影像,展示了在纳西里耶被俘的5名美国战俘图像,同时播放了4具美军尸体,其中2具前额中弹,一具被爆头,画面惨不忍睹……使得全球观众为之屏息。

随后,美国军方证实,2003年3月23日下午,美陆军第3机步师第507机修连,一共由33人、18辆车组成的车队,遭遇了伊拉克军队的伏击,有10人被打死,16人突围,7人被俘。

军方展示的被俘人员中有一名女兵——杰西卡·林奇,她金发碧眼,清秀腼腆,笑脸可人,惹人怜爱。

一时间,林奇成为美国媒体报道的焦点。她的各种照片纷纷登在报刊的显著位置,引起了美国民众的极大关注,她的命运让美国人焦虑不安,并很可能影响军队士气。

美国一家地方媒体《官方信使报》说道:“拯救林奇势在必行。美国人渴望福音,营救林奇脱险将鼓舞这个国家的士气。”

于是,突袭营救计划在美军中央司令部悄悄出台了。

自有俘虏以来,营救行动在任何一支军队中都最能激励士气。在美军的传统中,营救战俘的首选项就是采用突袭的方式。

但是,这种方式的成功率并不高。美国在越南战场就曾多次尝试,但几乎从未奏效。少数从越南战俘营逃回美军部队的人员,要么是越军有意释放,要么是越狱成功。

然而,美军的这次突袭营救却堪称“经典”和“完美”并存。

4月1日晚,美军“海豹”突击队与特别救援小组分乘两架“黑鹰”直升机,在夜幕的掩护下突袭了林奇所在的医院,一队从医院大门破门而入,另一队则通过索降破窗进入。两队人马分进合击,很快将包括林奇在内7名美军人员救出。

第二天,美军中央司令部布鲁克斯准将称:“美国‘海豹’突击队和特别救援小组采取联合行动,4月1日深夜成功突袭了纳西里耶附近的萨达姆医院,救出了10天前被俘的杰西卡.林奇。”

CNN记者甚至记录下了林奇被救的全部经过:在不断摇晃的镜头里,全副武装的美军海豹突击队与特别救援小组,在空荡昏暗又危机四伏的大楼里逐层行进,逐层搜索。很快,他们就在医院的第2层发现了4名被俘美军,又在3层发现了另外两人,最后在医院的顶层发现了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林奇。

整个救援过程在美国各大媒体播出后,林奇父母欣喜若狂,美军士气为之一振,美国民众热血沸腾,直呼这就是现实版的《拯救大兵瑞恩》!甚至连纽约道·琼斯指数也随之上涨。

随后,美国五角大楼展示了林奇伤势和治疗情况,并赞扬了她的英勇表现:

在遇袭后的交火中,林奇顽强抵抗,打死多名伊军,在打光了“最后一颗子弹”后又拼死肉搏,直至伤重昏迷被俘。随后,她被带到了伊拉克的一所医院,受尽了折磨和凌辱。但林奇一直英勇无畏,坚贞不屈,甚至做好了“以身殉国”的思想准备。

弗罗里达州一家名为“百万美国人”的网站,在网上征集到54600余张签名卡片,向林奇表示慰问和祝福。卡片上写着:

感激你杰西卡,亲爱的一等兵林奇。你在伊拉克的无私服务赢得了所有美国人的感戴,你是真正的美国英雄……你和军中的兄弟姐妹,将感召我们全体。

在其他一些网站上也不断出现这样的赞扬之词:

我们大家为林奇获救而自豪,而幸福,她是一名英雄!简直难以想象她所经受的恐怖,不管怎样,林奇证明了她的坚毅果敢。

时任《纽约时报》记者的理克·布拉格,还亲自执笔为林奇撰写了个人传记《我也是个兵:杰西卡·林奇的故事》。7个月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上映了以她为原型的电影《拯救杰西卡·林奇》。

林奇成为战斗英雄,被授予了三枚奖章:鼓励被俘士兵不屈精神的“战俘奖章”,奖励作战有功人员的“铜星勋章”,以及表彰光荣负伤的“紫心奖章”。她还受邀前往全美各地进行巡回演讲,所到之处都被“荣耀美利坚”的情绪萦绕。

然而,当战争结束后,光环随之消散,人们开始回顾这场行动时,发现疑点重重:

为何危险的营救行动还有记者全程拍摄?

为何镜头中的医护人员脸上看不到恐慌?

为何营救过程中只听到枪声却不见敌人?

紧接着,美国《芝加哥论坛报》等多家媒体陆续地挖出了一些线索:

林奇没有参加战斗,因为她的步枪卡壳了;她受伤的原因不是战斗或虐待,而是战斗中她的车与邻车相撞;她也没有受到任何虐待,伊拉克武装人员俘虏她后,主动将其送到医院,有医生和护士精心照料,这些武装人员还主动联系美军,告知了林奇的下落并且撤退,让美军接走她。

面对公众的质疑和媒体的追问,林奇始终保持沉默,五角大楼也闪烁其词,没有给公众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

然而,沉默的背后,林奇却忍受着内心煎熬,每当梦到牺牲的战友,都会感到内心的不安。她也曾不止一次对父母诉说实情,以期望自己能走出困境。

终于在被救出四年后,2007年4月20日,林奇应国会众议院的要求,出现在众议院监督和政府改革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叙述自己参与战事、受伤、被俘和得救的真实经历。

她在谈到当时遭遇伏击时说:

我不愿接受虚假的荣誉。当时我没有开枪,因为我的枪卡壳了,一发子弹也没有发…我只是在那里祈祷。这就是我记忆中最后发生的事情。

又说起关于在伊拉克医院的经历时表示:

刚开始我感到非常害怕,认为自己已经没有生还的希望了。可是医生和护士的表现,让我逐渐平静了下来,他们对我进行了积极的治疗,还记得一名护士为我唱过歌,没有任何人殴打和强暴我。

最后,当谈到自己获救时,林奇感慨万分地说:

上帝,这是真的。我就要回家了。对拯救我的战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但是我对于美国电视台反复播放的拯救过程不敢苟同。这是不真实的。我直到现在还觉得非常困惑,他们为什么要选择撒谎,并试图将我宣传成一个伟大的英雄。问题是美国人民有能力自我断定哪些人是真正的英雄,他们不需要夸大其词的虚假宣传。美国军方操纵拯救过程的做法是错误的,他们更不应该把拯救过程拍摄下来。他们利用我来象征某些东西。人们会为此编造自己也不会相信的故事,这样做使我的心灵受到了伤害。他们这么做显然是错误的。

所以,当年美国民众看到的,不过是一场精心导演和卖力表演的现场秀。

当林奇鼓起勇气说出真相后,美国社会炸了锅,令美国军方一时成为众矢之的。这个曾因没钱上学被迫参军的女孩,已经成为了美军的“叛徒”。很长一段时间里,她经常会收到恐吓信,被指责是个“骗子”,配不上英雄的称号。

英国《独立报》曾将此事列为“有关伊战的20个弥天大谎”之一,并称之为“虚拟英雄”。

之后,美国方面公布了调查的结果。下面,让我们一起还原整个事情的真相:

1984年,林奇出生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父母是普通上班族,她还有1个弟弟。高中毕业后,她因为付不起高昂的大学学费,不得已选择了入伍参军,在美军第3机步师第507机修连服役。

2003年3月20日,对伊拉克发动了军事行动。林奇所在的陆军第3机步师奉命部署于科威特-伊拉克边境,此时的她还是一名刚刚入伍的新兵。

次日凌晨,在对巴格达首轮空中打击15小时之后,美国陆军第3机步师在攻击直升机的空中支援下,从科伊边境快速向北推进。

3月23日,主力部队从纳西里耶向巴格达行进,在600辆车组成的车队最后,就是林奇所在的第507机修连的18辆车。

由于他们的车多是重型卡车,速度很慢,沿途还要不断停下来修理抛锚汽车,所以没过多久,507机修连就被先头部队落下了一大段距离。

当日下午3点左右,机修连遭遇到了沙尘暴,加上无线电联络不畅,车队在茫茫沙漠中走迷了路,误打误撞地走进了伊军的埋伏。

遭遇伏击后,缺少实战经验的机修连车队立刻陷入了慌乱,许多人的武器因为没有适当保养而出现故障,再加上疲劳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伊拉克军队在交火中占了上风。

双方交火过程中,林奇所在的汽车被炮火击中后,撞到了一辆牵引拖车上,后座的两个男兵当场死亡,她和另一名女兵普里斯特瓦身受重伤并被卡在受损的车辆里。在发现步枪卡壳后,林奇只能默默祈祷,直到昏迷……

最终,507机修连的33人中有10人当场死亡,包括林奇在内的7人被俘,只有16名士兵成功突围。后来,23岁的普里斯特瓦因车祸中受重伤死在纳西里耶一家医院内,成为整场伊拉克战争中丧生的唯一一名美国女兵,也使这次伏击中死亡的美军士兵达到11人。

一时间,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白宫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不过很快就发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林奇。

铺天盖地的宣传随即展开,美国国内舆论随之转向——营救林奇成为了全美民众的共同心声。

在得知美军要营救林奇时,伊拉克方面主动表示,可以暂时撤离相关人员,为美军提供便利,接走林奇。

但美军拒绝了这个提议。随后,特种部队放着大门不走,反而要“英勇”地破窗而入,这一切都被CNN的“记者”跟着美军拍了下来。

参与救治林奇的伊拉克医生回忆称,美军打的是空包弹,因为他们知道医院里,并没有敌军。美国特种兵高喊着“Go!Go!Go!”冲过来,对着空旷的大院“开枪”,就像是在片场拍电影一样,整个医院里最害怕的可能就是医护人员和病号了。

美国军方之所以会这么做,就是因为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不同于1991年的海湾战争。这是一场没有多数国家支持的战争,更是没有获得联合国授权的战争!

这场战争,改变了林奇以及很多美国人的命运。不过,后来多数人还是对林奇表示了理解和原谅——她只是战争的牺牲品。

林奇的生活重归平静后,如愿以偿地上了大学,并且成为了一名幼儿教师。她和男友韦斯·鲁宾逊有了女儿达科塔·安,之所以给孩子取这个名字,同样是为了纪念那位有印第安血统的已故战友。

实际上,在林奇经历的这场战斗中,她的战友——23岁的单身母亲洛丽·普里斯特瓦,是伊拉克战场上阵亡的第一名美军女兵。

洛丽·普里斯特瓦(右)

据林奇回忆,普里斯特瓦才是真正和敌人进行了激战厮杀的人,并在战斗中一直保护着步枪卡壳的自己。

但那时的美国政府从来没有给过她任何正式的宣传,就因为普里斯特瓦是美国印第安裔,显得不够“主流”和没有代表性,仅此而已……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搜酷贸易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搜酷贸易网 X1.0